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沙孟海评点明清书法家,精准、精彩、经典!
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字孟海,浙江鄞县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本文摘自其书论名作《近三百年的书学》,该书于1929年所写,英才早发,视野笼罩了碑学和帖学两个领域,没有屈从于当时以及之前片面重视碑学的风气,可谓现代以来碑帖结合的思想先声,颇值得研读,他点评董其昌、刘墉、包世臣等人的话,实在於我心有戚戚焉。
评 点 正 文
▲董其昌行书
▲《自书石湖等五首卷》
▲黄道周《草书自作五言诗轴》
▲倪元璐《行书“已作不栖鸦”五言律诗》
▲刘墉《幽人仙客七言联》
翁方纲的时代,谈金石的,已很多了。他对于金石学有长时间的研究,识见也广,但看他对于各种碑帖的长跋或长古(他这种古诗也自成一派),多么仔细。推为一代大赏鉴家,不虚也!他既然有了这种识见,所以就不愿意株守晋唐。他也兼写秦篆汉隶,毕竟学力多,天才少,没有什么成绩。可是那时邓石如还没有成名,海内写篆隶的,确实没有更好的人,他在北京,居然做了“书坛盟主”好多年,论其学问,确也有这个资格。
▲翁方纲《致慕堂手札》
▲邓石如《白氏草堂》
▲邓石如《沧海日长联》
▲沈曾植《行书谢庄月赋句轴》
▲包世臣《楷书坡老语轴》
▲赵之谦《行书五言诗纨扇》
▲李瑞清《节临礼器碑扇》
▲张裕钊《行书书到文如七言联》
▲康有为《行书追颉扶和五言联》
▲钱坫《篆书节选切韵序轴》
▲杨沂孙《篆书七言联》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横幅》
▲郑簠《隶书剑南诗轴》
▲金农《隶书水乐洞小诗横披》
写字贵在能变,魏碑结体之妙,完全在于善变。我们试翻开任何种魏碑,把它里面相同的字拈出来一比较,几乎没一个姿态相同的,唐碑就不行了(唐以前的碑版,只有《经石峪》有这个毛病,但它因为字的面积过大,也可以原谅)。论到唐以后的书法,只有颜真卿变化最多,最神奇;历来写颜字的,也只有个伊秉绶最解此意。这句话,怕不至于太大胆吧。他不论临哪一家字,都有“我”的存在,而他的“我”之中,又处处有颜的骨气,是真可谓“具体而微”了。除却颜的成分,其余比较地占得多的,还是《吊比干文》,大概真书中含《吊比干文》的成分更多些。
▲伊秉绶《自作诗扇面》
▲钱沣《临东方朔画赞轴》
至于他的小字,神韵略似苏轼,用笔虽然肥厚些,但没有俗气,翁相国的尺牍,,文词雅俊,有晋宋人风,再添上一重书法的精美,所以更有价值了。
上一篇: 赵之谦的艺术特点:最善运用力的平衡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