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景德镇瓷器概述

清中叶景德镇瓷器概述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装饰纹样    本朝瓷器装饰工艺与前朝一样,以彩绘为主,但本朝民窑的瓷雕工艺较为发达,最突出的是陈国治的技艺,许多黄釉、素瓷上雕刻的各种云龙、人物、花鸟等纹饰极其精致细巧。本朝瓷器中,图案花纹占有很大比重,习见的有龙、凤、花卉等吉祥图案,此外还有许多山水、人物、画面等。山水画面多名胜景物,如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人物多戏曲故事、文人聚会、神仙,诸如无双谱、醉八仙、八仙祝寿等。此外还有鸟禽、动物和博古、印谱、钟鼎文一类图案。总的来说,本朝瓷器图案画面已不如前朝作品中的图案画面精彩,线条较软弱无力,画意缺乏精神,人物形象显得呆板、生气不足。

胎釉    胎骨不及前朝紧密,有疏松感,叩之声音不太清脆,胎体厚薄不太均匀,厚者粗笨量重,薄者亦不太致密。从整体看,道光瓷本量较轻。本朝瓷器釉的主要特征是“浪荡釉”,不匀净,常见釉面高低不平,似随风飘动的水波,因而又名“水浪釉”、“波浪釉”,有的器物釉面还有“橘皮坑”。釉色以粉白色居多,青白色次之。釉层一般多较薄,不太滋润,也不够密致。

    款识  官窑款以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图章款居多。也有横写款,以青花瓷为最常见。还有抹红款、金彩款及刻款。另有一种胭脂水款(如图版322胭脂红帽筒底款)为少见的道光六字篆款。楷款在道光瓷上不属常见款,所见有三行六字青花、红彩、金彩等。道光瓷中的“慎德堂制”和“  竹主人制”款中多见的是无框四字楷款,但也有少量的双方框(外粗内细)的四字楷款(如本书图版325粉红地金彩缠枝莲纹水仙盆)。

咸丰(1851-1861年)

咸丰时期,江西景德镇陷入了严重的战乱状态,康熙十六年以来, 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道光二十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和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使当地变成了重要的作战前沿阵地。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面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厂在战天斗地乱中被迫停烧。咸丰九年七月一日,太平天国中军主将杨辅清与清将曾国荃大战于景德镇,十四日杨失利退至皖南祁门。十一年四月五日,太平军待在李世贤部攻克景德镇。这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竟出现在这个有着上千年制瓷悠久历史的瓷都!从此,景德镇瓷业几乎完全瘫痪。根据上述史实,可明确判断传世的咸丰朝景德镇官窑瓷均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烧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本书图版328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和传世品中的赏瓶以及各式仿古器可能均属咸丰三年、四年间烧造。由于咸丰五年御厂即千毁坏停烧,前四年的烧造作品也仅数千件,加上部分产品运不出去(这部分产品在同治年间的文献中反映出来,但可能已不知去向),因而传世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本书图版331的青花描金花卉纹水盂、图版330的珊瑚红方形水盂、图版332的刻花红彩长方形鱼盆均已属难得的咸丰官窑作品了。

    咸丰朝民窑瓷传世亦十分少见,除了战乱原因外还可能由于许多民窑瓷不书款,今人在判断时,不少作品已划规道光或同治,只有少数书写款识,属开门见山的本朝作品,有的仅根据作品特征被鉴定为咸丰瓷。实际上,咸丰瓷应当是较多的,从历史看,战乱以后的景德镇民窑业还是恢复较快的,咸丰朝长达十年,十年中烧造的瓷器应该是十分多的。本书图329即是一件具有咸丰朝典型风格的粉彩开光人物蟠螭狮耳大瓶。还值得指出的是,太平天国军队曾一度占领过景德镇,并在当地窑工所制的瓷器上留下踪迹,写过“太平天国”的年号,传世品中有这样的瓷器,但制作质量粗俗不堪。

    从总体上年,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的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的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治、光绪瓷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朝代分野了。咸丰朝瓷器的主要特征:

品种    有青花、青花金彩、釉里红、五彩、斗彩、三彩、绿彩、白釉、蓝釉、绿釉、茶叶末釉、粉青釉、茄皮紫釉、仿官釉、仿哥釉、窑变釉、祭红釉、芸豆红釉等。

造型    主要形制包括碗、盘、杯、盖碗、炉、盒、茶壶、缸、缺、罐、瓶等。大多数器物形制是道光朝的翻看版,但有些作品更显粗笨呆滞。不少作品造型为清代中期以后的流行式样,历朝皆有,特别是瓶类作品,中晚期特征十分明显。此时的典型器不外乎下面几种:琮式瓶、双耳方瓶、贯耳瓶、赏瓶、玉壶春瓶、葫芦瓶、三联或四联瓶等。如双耳瓶,器腹比道光同类瓶略瘦,双耳位转置比道光器更高,玉壶春瓶器身显得稍高,颈部显得稍短而腹部略胖,但由于其烧造蓝本是前朝同类器,这些仅仅是细微的变化。咸丰后期的民窑作品与前期比较造型理显粗放。

    装饰纹样    装饰技法基本上为传统风格,以彩绘为主,民窑雕瓷也方兴未艾。纹饰离不开龙凤、花卉、花鸟、人物等题材,离不开吉祥图案。前朝较多出现的山水题材在咸丰瓷上极少出现。诸如人物中的寿星、八仙、罗汉、仕女、婴戏等题材出现较多,而各种花卉图案是本朝瓷器的主流。

    胎釉    由于制瓷技法一朝比一朝差,因而本朝瓷器的胎质也继续在走下坡路,前期不如道光,后期不如前期,胎质越来越粗松,体量也越来越笨拙厚重,特别是大型瓶、罐等琢器,口部、底部显得不太坚实。釉色一如道光器,“浪荡釉”依然是本朝瓷釉的一个特征。有色白和白中偏青两种(前期器较白),釉面光泽感稍差,“橘皮坑”现象依然存在。

款识    本朝官窑瓷器款识属楷篆并用,有青花、红彩、刻款三种,以楷款居多,楷款多双直行“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款(这种款的写法从本朝开始流行,直至宣统)。篆款中有的为三直行六字款,有的为四字方形刻款,楷篆款字体书写清瘦秀丽。咸丰民窑款书写十分草率,也有的是一种变体篆款,均为图章款。乾嘉以来,这种款识一直流行,但字体潦草,令人难以辨认。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明清两代几种彩釉的发展和特点
·下一篇文章:浅述明、清时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