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行情明清两代最“瓷实”

瓷器行情明清两代最“瓷实”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肖妤倩  点击次数:


  2010年11月11日的一场拍卖会,让伦敦班布里奇斯(Bainbridges)拍卖行成为艺术圈和媒体瞩目的焦点。

  在不足100平方米的拍卖会现场,清一色的华人面孔成为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的竞拍者,尽管英国拍卖行对该瓷瓶的估价为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约1285万元人民币),但是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竟然以5160万英镑(约5.54亿元人民币)成交,高出近39倍,刷新了2010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纪录。

  据了解,这一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是由伦敦一对中年兄妹在收拾已故父母的旧宅时发现的,在其家中收藏已约70年。拍卖行专家认为这个瓷瓶是乾隆三十余年官窑制品,属于皇宫收藏。

  而将该天价瓷瓶拍走的是一位中国藏家,对此,英国媒体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瓷器爱国主义”情结。

  不可否认,中国瓷器市场在2010年高潮迭起,特别是明清两代瓷器,深受投资者追捧。

  瓷器市场牛气冲天

  瓷器市场近几年的走势一直稳中有升,除了2008年秋季及2009年春季随经济危机市场调整一路下降之外。2009年秋季,随市场行情开始复苏至2010年春季,瓷器市场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只不过在2010年春季受到中国书画进一步挤压,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高价排名均进一步下滑。

  与2009年秋相比,2010年春拍中瓷杂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总额均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交总额达34.18亿元人民币。尽管这一季度,瓷器市场行情基本恢复,但与2008年春季的历史高峰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从地区上看,北京和香港地区市场各显神通,分别以明清瓷器和高古瓷占据市场优先地位。

  但是在2010年秋拍中,瓷器市场行情却表现得异常火热。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年秋季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单季上拍量15789件,占瓷杂板块上拍量的26.62%,比2010年春拍增加了5648件,成交件数为7130件,总成交额为4200.42万元,与上季度相比增幅达134%。

  在瓷器拍卖场上,明清瓷器一直是市场追捧的焦点。明青花、清粉彩等由于其高超的工艺备受藏家喜爱,并不断刷新瓷器价格纪录。

  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拍中,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2.53亿元的天价成交,高出原来估价的4倍多。

  而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亿港元刷新了掐丝珐琅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以1.24亿港元刷新青花胭脂红料扁壶的世界拍卖纪录;一件“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以9026万港元成交。

  俨然,中国瓷器市场呈现出牛气冲天、涨势如虹的态势。

  明清瓷器最受青睐

  2010年秋拍入围中国艺术品前100名的瓷器中,绝大部分是清粉彩及珐琅彩。其中创造高价的几件瓷器,不论是镂空工艺,还是锦上添花技法,都是清鼎盛时期奢华繁缛的代表性作品,一再突破的市场价格会使这类作品在接下来的拍卖中保持良好的市场关注度。

  据了解,传世的瓷器,其精品资源依然大量集中在境外,由于高价诱惑,会持续有境外资产进入流通。相对于传承明确的官窑瓷器而言,造型典雅、内涵丰富的老窑瓷器,由于其主要来源为出土文物,短期内依然难以合法进入市场,更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由于市场配置和板块轮动的商业特点,决定了在官窑瓷器之外,各个次要门类会逐渐为拍卖界和藏家所重视。包括铜胎掐丝珐琅、藏传佛教制品、漆器、玉雕等工艺杂项,都将会分门别类与御制官窑瓷器呈现红花绿叶共存共荣的格局。

  根据多年来的市场表现,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珐琅莲子碗等,如今的市场价已达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巨。

  明清瓷器收藏目前之所以如此火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颜色釉瓷的烧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蓬勃兴起,同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不拘一格,极富艺术魅力,长期以来在国内外有极高的声誉,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标、拍卖会上的宠儿;其二,现有的明清瓷器大都是传世艺术品,在交流、交易中不触及法律底线,可自由买卖,有广泛的收藏基础。

  但是,从明清瓷器的存货上看,除上海几家做海外回流瓷器买卖的大户手中有少量高档器物外,大多数古玩经销商都只有清末、民国时期的低档瓷器或残次品,而且数量不多、价位很高。因此,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眼力,没有相当的财力,盲目收藏明清瓷器仍存在风险。

  艺术陶瓷彰显潜力

  正是明清瓷器入手难度的增大,给予了当代艺术陶瓷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代艺术陶瓷作品可以算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现,作为资源匮乏的古瓷的延伸和替代品,当代艺术陶瓷能起到承上启下、填补空白的作用,相对传统题材、文化内涵深厚且工艺独特的创新作品最容易被收藏者接受。

  如戴荣华,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已50余年,他对古彩、粉彩装饰颇有研究,被誉为当今古彩的传人,擅长人物仕女、童趣,兼攻花鸟、山水,作品不浮于形式而重内涵情感,装饰新颖,技法全面,格调高雅,画风独特而自成一格。陶瓷学博士熊寥如是评价:“戴荣华先生的陶瓷装饰瓷画,在当今艺坛中可谓独树一格。”

  “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能散发出穿透时空的光芒,能与收藏者产生共鸣,藏者看到她会欢欣鼓舞,心领神会,甚至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藏者的心灵感悟,更是艺术的感染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曾如此评价陶瓷艺术作品。

·上一篇文章:民窑瓷器也会有春天
·下一篇文章:中国瓷超估价两万倍成交 新藏家让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