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刻瓷:前世辉煌今世堪忧
当前位置: 主页 > 瓷器历史 > 中国瓷器历史 >

北京刻瓷:前世辉煌今世堪忧


栏目: 中国瓷器历史     |      作者:佚名

(中国瓷器网)在20世纪初,“草根”阶级想给孩子找条出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手艺。1904年,时年15岁的北京人陈智光因家境窘迫而辍学,陈家便把孩子送进位于宣武门外下斜街的工艺学堂学习镌瓷,教授的老师就是著名刻瓷艺人华约三。

  

北京刻瓷:前世辉煌今世堪忧

 

北京刻瓷的前世

 

瓷器釉面上进行雕刻,称为刻瓷。据推测,刻瓷源于刻玉,原本是用来装饰、美化瓷器的工艺手段。清代因文人墨客时常在瓷器上赋诗题文,能工巧匠就用工具在瓷面上刻画出轮廓外形。这样不但便于保存,且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刻瓷技艺随之发扬。光绪年间,上海著名刻瓷艺人华约三在白瓷釉面上自刻山水花鸟诗词,让这种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光绪二十八年(1902),顺天府承办清廷农工部工艺学堂,邀华约三教授镌瓷一科,生徒20余名,其中,陈智光学而不辍。北京刻瓷的声名从这里逐渐开始流传,历经100余年,至今已传至第三代。

 当时,同班有一位比陈智光年长两岁的同学,叫朱友麟。两人对技艺的追求同样执着,三年学徒,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毕生的挚友。

 清光绪末年,局势动荡,民生多艰。1907年学徒期满,一起学艺的师兄弟各奔东西,另谋生路。陈智光和朱友麟则一直在前门西河沿一家瓷器店里“打工”,干老本行刻瓷。陈智光擅长工笔,朱友麟专攻写意,哥俩一起琢磨着要在刻瓷这一行当里闯出名堂。

 

独门兵器“钻石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时的南方刻瓷工匠普遍使用的工具是钨钢刻刀,北方工匠爱用錾和锤,刻瓷手法以刻刀剔,錾子錾为主。制作出的效果总是略显粗糙,不足以充分表现国画线条的韵味。于是,陈、朱哥俩琢磨,若想让技术更上一层楼,务必要结合南北的长处,打造一套趁手的工具。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钻,是锔碗师傅打眼用的工具,钻头上安了一颗钻石。钻石的硬度比瓷高,因此可以轻易在瓷器釉面上刻出划痕。两人受到了金刚钻的启发,自己动手把半个米粒大的钻石破出尖来,镶嵌在如圆珠笔芯粗细的铜棍顶端,做成了“钻石刀”。

 这套工具的成本比市面上卖的普通工具高出数倍,仅破钻和安钻就需要耗费大量工夫,平均制作三把工具,其中只能成功一把。用这种“钻石刀”刻瓷作画,走线灵动、流畅,韵味悠长,具有刻刀剔、錾子錾所达不到的丰富效果。这套工具从此成了陈、朱哥俩的“独门兵器”。

 

相别40年重聚首

 陈智光、朱友麟两人在一起朝夕相处了7年,也共同努力了7年,瓷器店的生意却不尽人意。1914年,迫于生计,陈智光离开了瓷器店。在转业的过程中,他先后当上了邮政火车的押车员,南下上海从事象牙平刻工笔花鸟,并逐渐收徒授业。但刻瓷的手艺,一直没有外传。

 当时,坚守北京的朱友麟名声日隆,故刻瓷在北京三绝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朱友麟也逐渐成为北京刻瓷艺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曾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并与张大千等国画大师开展了广泛合作,雕刻出了一批精品。193512月,北平市政府秘书处出版了一部《旧都文物略》,将北京刻瓷包含在内。北京刻瓷的名声,此时达到巅峰。

 1954年,陈智光从上海返回北京,先在一家私人象牙厂工作,后到北京象牙生产合作社二社上班,从事平面刻花。1956年,北京特种工艺工业公司筹划集中一批老艺人,建立工艺美术研究所,陈智光和朱友麟都以刻瓷艺人的身份调到研究所上班。时隔四十余载,两位大师终于重聚。

 

刻瓷,刻的是聚精凝神

 刻瓷是一种集美术和雕刻于一身的艺术,基本工序有画稿、雕刻、錾刻、着色等;常用的工具有刻刀、钢錾、竹笔、小锤等。要做好刻瓷,艺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知识和雕刻瓷技巧。

 1957年,16岁的陈永昌被工艺美术研究所招入当练习生,他是陈智光的独生子。学徒的第一天,父亲并没有给陈永昌讲授任何理论知识,也没教授绘画,而是直接递来一把刻刀和一个瓷笔筒,告诉他:“要学刻瓷,先学刻线。”

 刻线是刻瓷的基础,却也是最艰涩枯燥的环节。瓷器釉面莹如玉、薄如纸,器身表面有一定弧度,想让线条运行随心所欲,力道很难拿捏。刻线不能轻易下笔,除非艺人精神高度集中,手指和手腕配合用力,心观眼,眼观手,气运刀尖,人刀合一,让钻石刀在笔筒釉面上一刀一刀缓缓推进,用极细的点组成柔和纤细的线条。

 除了运用钻石刀精雕细刻,錾刻也是刻瓷常用的技法。艺人往往左手三指握錾,右手执小锤,使用腕力均匀敲击,推动钢錾在釉面上形成类似国画皴染效果的图案。这是北京刻瓷中的传统技法,但陈智光教导的方式与其略有不同:以右手二指轻夹一小块木条当槌,更便于控制力度。北京刻瓷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雕细琢,当年仅刻线一项,陈永昌就练了足足一个多月。刀落轻了不着痕迹,落重了又容易走偏伤到瓷胎,一件好端端的瓷器顷刻就成了废品。

 

北京刻瓷前景渺茫

 三年学徒,陈永昌跟随父亲学到了北京刻瓷的精髓,成了名正言顺的第三代传人。上一辈艺人相继辞世,陈永昌也逐渐年迈。跟随中国改革开放而成熟起来的老一辈艺人,大多历经坎坷,对于过去种种,陈永昌也并不较真,只有对未来的三个愿望——

 其一,是多做几件作品留给后人。如今,陈永昌平均一年雕刻一件作品,基本上都在家中收藏着。陈永昌说:“把东西留下,孩子看了是个念想,也好让后人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其二,是为北京刻瓷正名。现在北京从事刻瓷的人不少,但都不够原汁原味。北京刻瓷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套钻石刀、钢錾结合的工具,刻出来的效果近似笔墨,而光用錾子錾出来的画面效果类似素描。

 其三,是希望能够把北京刻瓷的独特技艺传下去。学北京刻瓷,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短期内不容易看出成效,一旦出来好的作品,那就是比较经典的艺术品。他表示自己愿意供一年的吃喝去教学生,但又有谁愿意学呢?

 

 

(韶颜/整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康熙青花瓷的发展与创新

    下一篇: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中国陶瓷史上的灿烂星光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画册设计   学习力测评网   研学番茄   高考作文训练   新起点   学科思维培养   梦想方程式   家庭教育小秘书   教育管家   数据营销   趣学街   趣学谷   油画定制网   网络营销传播网   现代家庭教育网   高考智库   轻松演讲   中国兰花网   风雅鹤壁   致富经   教育百科   家风建设   家庭文化网   宝岛期刊   收藏投资知识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研究   八卦晚报   校园文化建设中心   科幻选刊   名模期刊   教育趋势研究   中华武术网   电子画册制作   忆西湖   天赋车站   白手创业致富网   国际教育观察   国际经济瞭望   作文评论   中国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科学   股票投资知识   趣味地理   科技前沿   学习方法   笑话大王   玩中学   爱情文化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阅读理解   思维训练   小说大全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   童话故事   幽默笑话   故事都市   中外民间故事   中国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习力教育智库   家长学院   城市品牌建设   旅游风景名胜   千岛湖旅游风光   温泉旅游度假   中小学教育   学习力训练   学习力教育中心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民俗文化   音乐辅助学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