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毕加索| 艺术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的灰尘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10.25-1973.4.8 西班牙画家 西方现代艺术创始人 对后世艺术影响巨大
毕加索生于1881年10月25日,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92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语 录
我妈妈曾对我说,如果你是个士兵,你要成为将军;如果你是个修士,你要成为教皇。不料我当了画家,于是我就成了毕加索。
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我总是在做我不能做的事,为的是从中学习怎样去做。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长大之后仍然是个艺术家。
艺术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日积月累的灰尘。
我画什么东西是在我思考它们的时候,而不是在我看到它们的时候。
一个人要历经漫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年轻的心。
如果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不断杀掉自己。
爱情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爱情的证据。
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
当我们以忘我的态度工作的时候,有时我们所做的事情会自动的找上我们。不必过份的去烦恼这些事情,因为它们会自然或者偶然的来到我们的身边,死亡或许也是如此!
上一篇: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下一篇: 徐悲鸿: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
标签:
【相关文章】
郎绍君:现代书法魂系何方
徐悲鸿: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
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在哪?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
刘永华:何为抄本?谁之文化?——抄本的解读方法及其问题
《黄帝内经》为什么能够雄踞医经之首
彭治国:台北故宫古籍善本知多少?
“国宝帮”背后的利益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刘永华:何为抄本?谁之文化?——抄本的解读方法及
遗貌取神——黄宾虹、林散之和李可染的传统观
AI学会了艺术创作 艺术家就要消失了吗
数字革命席卷各行各业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美术馆的门关了,艺术却在延伸
匆匆落幕的顶级艺博会 如此解读艺术赞助
博物馆线上服务:防疫展览两不误
美术创作要以人文精神来表现社会的关切
水墨画会成为中国美术的文化象征吗
书法“雄浑”审美形成中的民族心理作用
从机器人到全美最高艺术装置 旧金山的灯光艺
美国纽约艺术家追问:何处是尽头
从特纳奖四黄蛋说开去:艺术家抱团能带来什么
如何看懂正当红的艺术家卡普尔
文创消费大爆发 博物馆艺术科研机构集体变
徐悲鸿学术热度点燃市场 市场高价可以预期
“文化数字化”新政出台 数字藏品发展喜中
笔墨世界中的人文情怀
禅与东方艺术
陈佩秋先生访谈录
姜寿田:书法创作要融入个体生命与文化意识
数字藏品火热“出圈”,为何背后有人“埋怨”
金圣叹:这世上太多假正经!